close

說到開始這個部落格,或許是一時興起,也或許是構思已久。

我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看,多少人對管風琴音樂有興趣,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寫得好、能夠維持多久?

但首先我想要感謝我的學生們,讓我能夠教學相長。

我自己最初學琴的經驗跟我教初學者很不一樣,我沒有經過很多的基本練習很快的就彈演奏會用的曲子,而一年後我就舉辦了第一場個人管風琴獨奏會,當時我在學校的主修是大提琴。當然,這樣的我到了美國後,很多東西都得從頭來過!但也是因為這樣,在美國求學那幾年很珍貴,學習得很深刻!

由於我的學琴經驗,第一年的學生像是我的實習對象一般,從找教材、找教學法等等都是自己去摸索的。不過,我很感謝我一直都有很好的老師,尤其是在印第安那大學 (Indiana University, Bloomington) 求學時,我碰到最有系統的管風琴曲目學 (organ literature)老師以及最因材施教的主修老師還有最會即興演奏、最懂得教會音樂的老師,可以說在那裡,我是全方面的學習。所以,我得到很多的資源也知道該如何找資料、找教材。

IMG_2119  

2012年8月,於Auer Hall, Indiana University, 開學第一天所有管風琴人的合照

 
現在進入教學第二年了,說實在的我很慚愧,我不覺的我有讓學生們對管風琴引起相當大的興趣,這也是我決定要開始寫部落格的原因,希望透過更多的音樂、人生、求學經驗及我個人的體驗分享,讓更多人能夠了解管風琴的真善美,而不是一昧的用彈鋼琴的方法去彈管風琴,可悲的是,這是台灣的普遍現象。

 

序曲-我如何愛上這個樂器的

上週上課時被問到:你為什麼喜歡管風琴?

要回答這個問題可能要從,如何開始學管風琴說起。記得有一次跟一群美國同學們剛認識就一起去聽一場音樂會,路途很長大家必須找話題,每個人說起自己的學琴經過,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!

大部分的人應該都跟我一樣,從小學鋼琴,在教會也從小參加詩班長大,而我很幸運,在一間有管風琴的教會成長。

wait, 但我不是在那時候學管風琴的唷!我以前很叛逆,其實國中時媽媽就安排我要上管風琴,因為我媽媽自己也很熱愛這個樂器,所以從那時就有一種望女成鳳的心情吧!

現在想起來,真是有點後悔,假如那時候就開始學,現在不知道彈多少曲子了呢!哈哈,但這就是人生呀!

在我18歲那年,我們因為爸爸工作關係搬家到高雄,離開了熟悉的教會、朋友,還有我從未真正接觸的管風琴.....

我實在是捨不得台南的一切,竟然想到一個idea,當時教會有舉辦管風琴研習,也就是我現在在指導的課程,兩週上課一次。其實媽媽早就希望我去參加,但是我就抵死不從,而搬家後,我主動跟她說:我想學管風琴!!!!

殊不知,其實只是一個可以回台南的藉口罷了,有時忘記帶管風琴鞋子、忘記帶譜、沒有練琴都是常有的事。靠著自己視譜能力還不錯,每次都蒙混過去....真是比我現在任何的學生都還要混呢!

IMG_4762  

太平境教會管風琴 (註3)

太平境教會每年聖誕節有音樂會這個傳統,管風琴是教會的特色,所以那一年老師就安排幾個同學表演,雖然我很混但是遇到要上台我當然就開始認真起來了,很快的,我就把曲子練起來,發現,這個樂器比我想像中的還要有趣,但也深不可測的感覺,讓我想要多了解他!

所以聖誕節過後沒多久,我就開始每個禮拜跟老師上個別課,這時候我就因為一種小氣鬼的心態,覺得花了錢不能浪費,所以開始很認真練習!而老師也很認真的在教我,鼓勵我出國唸書,幫助我申請學校的一切過程!但是說了這麼多,我其實都還沒有真正愛上管風琴!當時只是覺得,我學這個樂器滿順利的(跟原本的主修大提琴相比),也正值準備研究所的階段,那就試著出國好了!畢竟台灣並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!

由於我出國前彈到的管風琴多為兩層手鍵盤,但其實在美國許多琴都是至少三層鍵盤。記得我第一次彈到三層鍵盤的琴時正是我到美國考試時,當時真是一點也不懂得如何使用音色,對樂器一竅不通!

在台灣沒有很好的樂器,或者這些樂器都是碰不得的!所以我除了教我彈琴的老師外,最好的老師就是Youtube上的影片了!

其實第一次被管風琴的聲音震撼,是聽到這首由茱莉亞音樂院的管風琴老師Paul Jacobs 演奏的Bach sinfonia from cantata No. 29 

這是當時的加州的水晶大教堂 (Crystal Cathedral),如今改名為Christ Cathedral。 (註1) (註2)

當時,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聲音,好震撼,好喜歡!記得我當時每天一直不斷得聽,後來過沒多久我也練了這首曲子!

這是由法國管風琴家Alexandre Guilmant (1837-1911)改編自巴哈的清唱劇Wir danken dir, Gott, wir danken dir (We thank you, God, we thank you)中的序曲,當然,因為這首曲子紅遍全世界,隨後也有不少人改編的版本!

看到清唱劇29號,很少人能夠馬上連想起它的旋律,但仔細一聽,會發現,就是巴哈的小提琴組曲(Partita No. 3, BWV 1006)中的前奏曲。其實這是巴哈很慣用的手法,他很喜歡改編自己的曲子成不同的版本喔!下次我再來寫一篇巴哈的改編曲。

就是因為想要親身聆聽、想要自己有機會可以彈到不一樣的琴,讓我更有動力想要出國唸書,讓我愛上這個樂器的千變萬化!

記得我第一次在紐約的Central Synagogue 彈琴時,是我的第一堂主修課,當時是我第一次被自己所彈出來的聲音震撼到!真的有種難以言喻,哇~~~的感覺!我想,從那一刻起,我就對這個樂器不離不棄了吧!

不過,這些都只是開始而已,這時候的我對管風琴其實還是一知半解!可能頂多就是手腳還滿靈敏的、憑著自以為的音樂性的亂彈一通罷了!下篇待續囉!

感恩節將至,這首曲子正好很應景,好啦,我想這就是第一篇吧!

 

 

 

註1:

水晶大教堂:水晶大教堂(Crystal Cathedral)是一座原屬於美國歸正會的超級教堂(megachurch),位於美國加州橙縣加登格羅夫市。在2012年時該教堂因為破產導致董事會不得不將之賣給天主教橙縣教區,並改名為基督大教堂英語Christ Cathedral),或以天主教慣用的中文翻譯稱為基督主教座堂,而該教堂也確要作為橙縣教區的主教座堂使用。而原先經營水晶大教堂的「水晶大教堂事工」則改名為「牧羊人的樹林」(Shepherd's Grove)並搬至橘縣教區的聖卡利斯圖斯天主教堂(英語St. Callistus Catholic Church)。 (維基百科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B0%B4%E6%99%B6%E5%A4%A7%E6%95%99%E5%A0%82)

 

註2:此琴於1982年時由義大利Fratelli Ruffatti製琴公司重新修復並且擴充。是結合了Ruggatti在1977年製造的琴與美國Aeolian Skinner製琴公司在1962年製的琴,有好幾個琴座,管子遍及四面八方,共五層鍵盤。現在(2013年6月起)因為整修、翻新所以拆除運回義大利,花費為兩百萬美元。預計2015年會重新裝置在Christ Cathedral.

 

註3:太平境教會管風琴為美國 Hook and Hastings製琴公司所製,原琴1880年製造,1978年裝置於此。為台灣第一台管風琴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Abby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